【卓越工程师】李坤:用技术之笔点亮“花竹帽”

李坤,现任北京公司贵南高铁站房项目环江站技术主管。自2018年参加工作以来,扎根基层一线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,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。

未雨绸缪  抓技术提升

作为贵南高铁环江站的技术管理人员,李坤深知技术工作在施工生产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。在专业技能方面,他熟悉各类施工验收规范,在每道工序开始前,提前完成可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、施工方案、交底、作业指导书的编制,确保现场施工有据可依,共编制施工指导性文件70余本。

环江站屋面钢结构网架形状复杂、独特,结构找坡的焊接球网架结构,对于拼装精度要求较高,整体安装难度较大。由于现场场地受限,经过多轮方案比选,采用网架地面原位拼装、整体顶升的施工方案。即在结构地面原位焊接拼装,拼装完成后采用液压顶升系统进行整体同步顶升,整体顶升重量1600KN,属于超危大工程施工方案,需进行专家论证。李坤积极组织专家论证,担任主要讲解人,编写钢结构施工工艺牌,邀请甲方领导现场观摩见证钢结构首次顶升过程,获得甲方业主的一致好评,为钢结构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。

降本增效  做优化尖兵

在工程建设过程中,他结合现场实际情况,完成多项优化措施。在前期环江站三类建设中,优化钢筋加工场场地位置,完成候车大厅地面永临结合方案,按照候车大厅正式做法一次性浇筑配筋垫层,作为钢筋加工场地,避免二次破除。按照规范积极与设计对接优化桩基检测数量,节约检测时间。他认真分析护坡桩基施工方案,因站前单位在地下通道部分区域采用混凝土回填,现场地质条件较好,对接设计优化深基坑护坡桩数量,将原计划的90根优化为23根,同时优化基坑放坡坡率,由原设计的1:1优化为1:0.5,减少土方开挖量,节约成本近50万元。

在主体施工阶段,他策划雨棚弧形模板及钢模板配置方案,利用雨棚顶板流水段施工周期(平均一段8天)与雨棚柱施工周期(平均一根3天)时间差值,结合场地移交实际情况,优化雨棚柱钢模板配置方案为每个站台3套,共计6套模板,较原方案相比节约6套柱模板。在外幕墙装修阶段,利用加气块材料本身具备的保温性能,对接设计重新进行保温节能计算,成功取消外墙保温。在环江站施工期间,共完成各类优化10余项,节约成本约90万元,节约工期近60天。

攻坚克难  点亮花竹帽

贵南高铁环江站候车大厅吊顶设计造型为曲面花竹帽造型,作为环江站的亮点之一,设计为三层曲面结构,中部采用镂空编织体。因其独特的曲面结构,致使成型工艺复杂,安装高度为16米的高空。如何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选用合适的型材及加工方法,一次性生产并安装成功,成为要解决的难点问题。

为解决这一问题,李坤积极参与深化设计,与铝板加工厂家对接,建立BIM模型细化造型设计,协助总工进行市场调查,对铸铁铁艺、热加工铁艺、组装式铁艺、注塑GRC、注塑GRG、铝型材编制、铝板浮雕、铝板镂空雕刻等方法中进行充分了解,铝板镂空雕刻比铁艺和GRG/GRC更轻盈,更能满足吊顶轻量化,比铝型材组装铁艺可塑性更强,比GRG/GRC更环保,还可回收再生,比GRG/GRC在一定小范围注塑造型,铝板的强度大稳定性更高等,最终确定用3毫米厚度铝板镂空雕刻编制体,背部附加扭曲加强肋,地面通过角码栓接组拼整体吊装的安装方式,成功解决问题。

以身作则  树良好榜样

“把每一个项目都当做自己家的项目”,李坤对待工作始终保持严肃认真的态度,主动申请调动至贵南高铁站房条件较为艰苦的环江站,坚守一线、率先垂范。为保证施工质量及进度,他设立现场办公室,现场解决问题,调整作息时间与工人一致,以便更好地服务现场。他常常加班到深夜,春节期间主动申请值班,放弃休假时间,全力推动项目建设。在工作之余,他还积极参与项目组织的各类培训,努力提升专业水平。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,李坤总是不遗余力的帮助新员工,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术,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融入新的工作环境,“没有完美的个人,只有完美的团队。”这是李坤经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
夜空有星光点缀,青春有实干相随,以李坤为代表的新青年,以铁肩担当责任,用奉献开拓未来。目前,贵南高铁站房已全面完工,即将进入通车运营阶段。李坤将继续用炽热的青春,为中铁北京局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。